云开官网下载 纪检监察

中储粮建成世界最大智能化粮食物联网总仓容近1亿吨

2024-01-16 纪检监察

  9月11日,中储粮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储粮集团)启动第二届公众开放日活动,联动70个中央储备粮库同步开放。中储粮集团已建成世界最大的智能化粮食物联网,总仓容近1亿吨,是中储粮成立初期的6.8倍。

  中储粮开放活动从9月持续到年底,邀请包括地方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售粮农民、粮食经纪人、社区居民、媒体记者、学校师生、上下游客户、员工家属等社会各界公众代表实地探访,涉及稻谷、小麦、玉米、大豆、食用油、棉花等中储粮管理的所有储备品种和购销、仓储、调运、种植、加工、科研等储备管理全流程、各环节。

  目前,中储粮在全国布局直属粮库和分库980多个,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实现了中央储备粮油由中储粮直属企业自存自管。直属库点主要布局在各大粮食主产省份和重要交通线沿线和重要物流节点。

  中储粮集团公司相关负责的人介绍说,在绿色科技储粮技术应用方面,因地制宜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绿色储粮技术,基本形成北方地区以低温准低温储粮为主、南方以控温和气调储粮为主的技术体系架构。目前中央储备粮绿色科技储粮技术覆盖率已达到98%,共获得各项专利300多项。

  在中储粮集团总部,集团公司统计与信息化部相关负责同志现场实时查看了云南、新疆、河北等地直属库的库区作业和仓房内粮食储存状况。通过布设在粮堆中的传感器,每栋仓房的粮食温度、湿度可以被实时采集、分析、预警,成为名副其实的粮库管理“千里眼”。

  “以前传统的储量方式是药物熏蒸式的,对粮食和周围环境都有影响,通过氮气储粮,能够保证粮食安全前提下,还可保护环境。”在启动仪式上,中储粮相关负责人现场展示智能化粮库的作业情况,通过智能化系统,可以在千里之外随意打开全国任何一个库点的粮食储存和粮库的作业情况。

  “打开云南的楚雄库,能够正常的看到仓内增加空调,除此之外,还能够正常的看到仓内进行了保温隔热处理。”中储粮相关负责人现场现场展示说。

  中储粮涿州直属库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文波介绍,涿州公司辖区现储存各类中央事权粮食41.52万吨,中央储备粮宜存率100%、质量达标率98%。

  他说,这些主要得益于粮仓全面应用内环流控温、氮气气调、智能通风等绿色储粮技术,能确保中央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国家急需时调得动、用得上。“氮气气调, 可以使得储粮过程中氮气浓度达到98%时杀虫,氮气浓度达到95%时防虫,保证储粮新鲜,节能环保,实现绿色储粮。”

  仓储科保管组长甘建伟介绍说,以前夏天仓内温度在30℃以上,管理员在仓内工作90分钟,满身都是汗。使用内环流控温系统后,不仅粮食水分损耗小,粮仓内温度控制恒定,夏天保管员进入粮仓像是进入空调房。使用内环流控温,粮食温度控制在25℃左右,保管一顿粮食成本才0.3元每年。

  在涿州直属库中,仓储保管科科长李伟现场展示了粮仓的智能通风系统,通风系统自动设置温度值,人工远程操控,减少粮食水分丢失,减少无效通风,提高经济效益,降低劳动强度。“以前保管员用手动工具摇开通风窗,要一个小时,遇到恶劣天气,无法立即处理,有了智能通风系统,可以一分钟之内实现所有窗户打开通风。”

  智能化粮库建设不仅体现在储粮上,收粮环节中,“一卡通”系统实现了收购全流程信息化。在中储粮集团公司总部,工作人员打开“一卡通”系统界面,点击位于湖北荆州直属库收购库点切换到收购现场,实时转换监控探头观察收粮作业情况。

  “入门登记、扦样检验、重量检斤”等多个环节中,通过“一卡通”系统实现全过程监管,粮库管粮就像银行管钱一样,实现粮安,钱安,人安。中储粮集团公司相关负责的人介绍,“一卡通”系统快速缩短了收粮时间,可以实时监督,提高效率,验粮结果可实时公布在收购库点电子显示屏上。

  农民小型散户可以走绿色通道,无现金交易,当天就能够实现售粮,过户当天就可以从银行卡里查账。

  截止2017年底,在黑龙江、辽宁、内蒙古等粮食主产区11248个委托收购库点全面应用了“一卡通”系统,实现从粮食入库登记、验质检斤到粮款结算等全程信息化,高效透明,通过网银将粮款实时付给售粮人,杜绝杜绝“打白条”“人情粮”“转圈粮”。

  通过粮食收购“一卡通”,中储粮能轻松实现收购流程全程控制、责任可追溯,粮款网银直接支付售粮农民,从根本上杜绝了委托收购点挤占挪用收购资金问题。对损害农民利益、拖欠农民粮款的个人和企业,中储粮会将其纳入黑名单、停止合作。

  中储粮不仅承担着中央储备粮棉油的经营管理,也是国家赋予的粮食收储政策执行主体,是服务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的主力军。2005年开始执行稻谷最低收购价收购;2006年开始执行小麦最低收购价收购;2007年、2008年先后开始执行玉米、大豆和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政策性收购范围覆盖南北各品种主产区。

  从2005年以来,中储粮累计收购政策性粮油总量超过9.3亿吨。特别是2014-2016年,达到政策性粮油收购量的峰值,每年收购量超过1亿吨,最多时年收购量约占到全国粮食商品量的40%。据国家相关部门数据,仅2011-2015年,国家实施最低收购价政策直接带动农民增收2510亿元。

  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开始国家启动政策性粮食去库存,去库存步伐明显加快。2018年完成库存消化1.3亿吨,其中玉米10013万吨,约占全国玉米年消费量的36%。

  为缓解粮食主产区收储仓容压力,平衡和优化粮食产销区储备布局,从2006年到2018年,中储粮累计调拨政策性粮食6421万吨。其中,2013年完成跨省移库和跨县集并1219万吨,刷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调运规模的历史记录。

  2005年,中储粮被国家赋予政策性粮食收购这一重要使命,执行国家下达的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收购任务,玉米、大豆、油菜籽以及新疆小麦的临时收储任务。当粮食价格过低时,为防止“谷贱伤农”,中储粮就要以托市价收购粮食;当粮食供给偏紧、粮食价格持续上涨时,为防止“米贵伤民”,中储粮就要向市场抛售粮食,保护种粮农民和消费的人的利益。

  粮价是百价之基,防止粮价大幅度波动,在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大局中具有基础性作用。2007年上半年到2008年下半年世界粮食危机导致全球粮食供应紧张,粮价上涨的压力向国内传导。中储粮依照国家需要,迅速向市场投放中央储备粮,在全球粮价飙升暴跌、大幅震荡的形势下,确保了国内粮食价格不大涨、不大落,基本供给不脱销、不断档,主要粮食品种价格基本保持稳定,与国际粮价形成鲜明对比,中国变成全球粮食危机中的“安全岛”。

  2016年国家改革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实行市场化收购新机制。这是国家在主要粮食品种中第一个进行粮食收储改革的品种,具有示范牵引意义。为满足农民卖粮需要,按照国务院“始终在市、均衡收购”的要求,中储粮在东北三省一区布设743个收购库点,累计在东北收购新季玉米2141万吨,占各类企业收购总量的18%、占国有企业收购总量的70%,为确保玉米收储制度改革首战胜利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