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体育电脑网站登录 粮食要闻

我国积极探索开发农户科学储粮技术保障粮食安全

2024-03-20 粮食要闻

  新华社济南10月15日电(记者王汝堂、董振国)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近年来我国积极探索开发农户科学储粮技术,研究推广多种适应不一样地区需求的农户储粮装具和储粮模式,大幅度降低农户储粮损失。

  2004年下半年以来,国家粮食局组织有关科研单位研究农户科学储粮技术,在装具、技术、方法、药剂、培训、服务体系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开发了适合不一样的区域特点的层叠相套圆筒仓、钢结构筛网通风仓等10种先进实用经济的农户储粮新装具,研制了2种农村储粮保护剂,集成创新了5种农村储粮技术模式,同时还编辑出版了《农户安全储粮技术手册》,开发了“农村储粮专家咨询系统网络版”,建立了“中国粮食储藏科技网”,为科学储粮技术的推广作了积极准备。

  目前,国家粮食局已在全国三大平原11个粮食主产省份,建立了“核心试验区”“技术示范区”“技术辐射区”,确定了1500多个科技储粮示范户,并对上万名农民进行了培训,积极推广这些很成熟的农户科学储粮技术,试点农户储粮的鼠、虫、霉害损失得到一定效果控制。(完)

  新华社济南10月15日电(记者董振国、王汝堂)据国家粮食局调查,由于农民在粮食产后储藏、运输等方面的不科学,我国粮食产后损失8%至10%。其中,主要是农户储粮损失,全国每年仅农户储存粮食损失即达1500万吨至2000万吨,造成损失180亿到240亿元。

  粮食产后损失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调查,全世界每年粮食霉变损失3%,虫害损失5%,合计8%。国家粮食局调查显示,我国农户储粮的现状不容乐观,鼠、虫、霉害多,保护措施少,仓储设施条件差,粮食产后损失浪费巨大。粮食收购市场放开后,农户存粮的时间延长到全年储存,由于农村粮食产后处理技术和基础设施落后,损失巨大。

  抽样调查显示,我国粮食主产区农民普遍采用简易的储粮装具,在三大平原农户主要使用编织袋、麻袋、木柜、陶瓷罐、围席囤等储粮装具,这些装具大多十分简陋,储粮性能差,鼠害、虫害、霉变问题严重。同时由于为农户储粮服务机制不健全,农民缺乏科学储粮知识,造成我国农户储粮损失巨大。

  调查显示,我国农村粮食产后损失一般在8%至10%,有些地区损失率甚至更高。据对江西省农户储粮情况的典型调查,每个农户平均储存粮食2吨至3吨,储存期6个月左右,储粮平均损失为4%至5%,如加上收获期间的损失3%至4%,整个产后损失为7%至9%。江西省全省农户储粮900多万吨,如按收获后损失7%计算,则全省每年损失粮食63万吨,如按每吨粮食价格1200元计算,全省共造成损失7.56亿元。(完)

  新华社济南10月15日电(记者王汝堂、董振国)尽管粮食连年丰收且市场化程度慢慢的升高,但我国农户仍然习惯于自己存粮。记者在采访国家粮食局时了解到,目前我国约有六成粮食存于农户家庭,农户仍是储粮的主体,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蓄水池。

  记者调查发现,尽管近些年农民收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不少农户完全有能力买粮吃,但多数种粮农民仍自己存粮。山东省定陶县是粮食大县,全县70多万亩小麦。粮食局副局长乔革新对记者说,农民的心理就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不管粮食价格是高是低,总是要储备足全家的口粮。定陶县今年小麦直补面积76万亩,平均亩产350公斤以上,总产在2.5亿公斤左右,但只有1亿多公斤出售,其余的全部存在农户家中。

  近年来,在粮食市场化改革中,不少地方的粮食企业开办了“粮食银行”等代农储粮业务。农民把粮食存在粮食流通企业或面粉加工公司,可以每时每刻提取粮食或面粉,给农民提供了方便。但不少农户出于风险考虑,仍觉着把粮食存在自己家中更保险。山东莱州市沙河镇农民王昌义和记者说,今年他家收获了2500公斤小麦,卖掉2000公斤后,剩下500公斤粮食全存在自己家里。

  据国家粮食局流通与科技发展司统计,尽管近两年我国加强了国家粮食储备,但全国粮食总产量的60%以上仍储存在农民家里,存粮农户约有2.4亿户,是我国粮食储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农户科学储粮水平,减少农户储粮损失,对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备极其重大意义。(完)

  新华社济南10月15日电(记者董振国、王汝堂)记者最近在山东农村采访时发现,由于农户储粮条件差,储存技术简单,很多农户采用农药杀虫防虫技术,使化学药剂残留对粮食带来一定的污染,影响食品安全。有经验的人指出,我国亟待在广大农村推广“绿色储粮”。

  在山东省定陶县仿山乡姚庄村采访时,村民晁广进介绍说,以前农民储粮用柳条编的囤,后来图省事,用编织袋。用这种方法储粮,粮食很容易受潮、生虫,而且经常被老鼠咬。为了杀虫效果好,农民往往采用农药喷洒的方式防虫。

  河南工业大学粮油储藏系主任王若兰最近在山东省定陶县开展了农户科学储粮的试验,王若兰介绍说,当储藏条件不良时,就会造成粮食变质、带毒,从而极度影响粮食的安全性。另外,在生产、加工及储藏时不合理使用化学药剂不仅会造成营养品质降低,而且易导致农药残留,也是影响粮食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据介绍,粮食产后损失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为减少粮食产后损失,美国、加拿大等一些发达国家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户储粮服务体系。同时,这些国家每年也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进行农户储粮新技术和杀虫药剂的研发。

  专家解释说,绿色储粮是以储粮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在粮食储藏过程中,通过自然低温、强制制冷及无公害综合防治害虫体系达到储粮品质无劣变、无污染。同时,确保对环境不造成污染和危害,实现对储藏环境的净化。

  据了解,在实践中,中储粮总公司积极推广膜下环流熏蒸、粮情局部处理等技术,有实际效果的减少了化学熏蒸药剂的使用量。同时,公司积极开发新型无污染、非化学性防护剂。低污染、无污染害虫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大降低了化学药剂的使用量及药剂残留,有利于解决害虫抗性、药剂残留和环境污染问题。专业的人建议,在这些科技成果的基础上,我国农村也应推广“绿色储粮”技术。(完)

  新华社济南10月15日电(记者董振国、王汝堂)为增强粮食科技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充分的利用粮食科技资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并促进粮食产业化发展,国家粮食局最近出台了《关于“十一五”粮食科技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十一五”期间将优先发展五大粮食储运加工技术。

  据国家粮食局副司长张雪介绍,这五大技术包括粮食仓储技术、粮食深加工技术、粮食物流技术、粮食质量快速检测技术和粮食流通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等。

  据介绍,粮食仓储方面,重点发展以生态理论为指导的绿色、高效、实用的仓储技术,促进储粮方式由传统型向绿色生态型转变;在粮食深加工方面,通过生物技术、精细化工技术、智能化设备制造等高技术在粮油加工业应用,发展以成套高技术设备和生物(工程)技术为重点的粮食深加工技术;在粮食物流方面,主要发展以新型散粮装运方式为带动的高效快速的粮食物流技术;在粮食质量检验方面,重点发展以应用基础研究和国产仪器为支撑的粮食质量快速检测技术;同时,我国还将发展以预警、监测为重点的粮食流通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主要是推进信息技术在粮食宏观调控及储藏、加工、物流、品质衡量准则仪器、品质测报等领域的全面开发应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