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体育电脑网站登录 粮食要闻

箫鼓跟随春社近 衣冠俭朴古风存——《湘潭习俗风情概说》序

  湘潭前史悠远持久,人文荟萃,习俗文明绚丽多姿、见识深沉。距今7000年前的新石器年代,湘潭境内的先民就开端久居和炊煮熟食。原始社会晚期,湘潭首要为蛮、越聚居区。商周年代,归于“荆蛮”之地。战国时属楚国。公元621年,唐置潭州,湘潭归其统辖。749年,湘潭属衡州衡阳郡。806年,改属潭州长沙郡,宋、元皆沿之。1295年,湘潭升为州,属天临路。明时,降州为县,属长沙府,清沿之。1949年8月,湘潭平和解放,湘潭县属长沙专区。1983年7月,湘潭地、市兼并。几经变迁,湘潭市现辖湘潭县、湘乡市、韶山市、雨湖区、岳塘区,面积5015平方公里,人口287万。

  习俗是民间盛行的风气、习俗。习俗既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又是一种文明遗产。作为一种无形的文明资源,习俗在民间根深柢固,源源不停。习俗文明是民间民众的习俗日子文明的总称,又称为民间传统文明,也泛指一个民族、区域中集居的民众所发明、同享、传承的习俗日子小习气。它是在人民群众出产日子进程中所构成的一系列非物质的东西,包含习俗及日常日子。我国古代诗篇总集《诗经》中的《风》,便是古代民间撒播的民歌。这些民歌,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习俗习气,包含着很多的古代习俗事象,对研讨古习俗具有严重价值。

  习俗学是研讨习俗事象和理论的社会学科,它与文明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前史学等学科有着亲近的亲缘联系。现在,各地、各高等院校、研讨机构纷繁成立了非物质文明遗产研讨所、非物质文明遗产研讨中心,有的高校则设立了非物质文明遗产学等学科,将习俗学推到了一个新的顶峰。其实,非物质文明遗产便是指咱们以往了解和研讨的民间文明、习俗文明。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长习俗传统的国家,在我国境内各民族中,都有广大人民群众发明的习俗文明,代代传承。这些习俗不只丰厚了人们的日子,还增加了民族的凝集力。《荀子・强国》篇中说:“入境,观其习俗。”《管子・正世》记载:“古之欲正世调全国者,必先观国政,料业务,察习俗,本治乱之所生,知得失之地点,然后从事。”习俗,就在于约定俗成,可以规范团体行为,并使他们通过这一种行为把人们维系起来。所以说,习俗是天然的默守,是亲情与世情的枢纽,是文明基因的传承。

  在施行村庄复兴战略进程中,习俗文明是一股不可或缺的重要力气。习俗文明起源于农耕年代,通过数千年的开展和沉淀,已构成了共同的价值理念和点评规范,铸就了中华文明的根本精力。杰出的习俗文明,不只催生了村庄文明,推动了村庄开展,还发挥出了凝集民意、教化民众、淳化风俗的及其重要的效果。因而,咱们要善待传统习俗文明,维护老祖宗的“筋骨血”和“精气神”,让其在传承中迸发出生气勃勃,历久弥新。

  费孝通先生说过:“一个民族总是要着重一些有别于其他民族的习俗习气、日子方式上的特色,赋予激烈的爱情,把它升华为代表本民族的标志。”唯有注重、发掘和利用好传统习俗,连续村庄文明头绪,看护村庄文明生态,才可以使其成为村庄复兴的不停源泉和不懈的精力动力。

  衡量一本学术著作的价值,除了思想性外,首要看有没有知识性、趣味性、史料性等。而史料性又首要看其有没有立异,有没有新的观念,有没有供给新的材料,而不是吠影吠声,重复他人观念,或简略罗列、堆砌现成材料。楚国良先生这本《湘潭习俗风情概说》不只“三性”兼而有之,并且新供了不少新的材料,展示了它的共同价值。基于此,自己愿为之序、乐为之序。

  (作者赵志超,曾任湘潭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湘潭市委原秘书长、二级巡视员。系我国作家协会、我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我国文艺谈论家协会、中华诗词学会、我国楹联学会、我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我国诗词研讨会理事,湖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湖南诗词研讨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