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开官网下载 纪检监察

从“四无粮仓”到绿色智慧粮仓这份记忆请珍藏!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粮仓库容量仅60亿斤,这些“粮仓”小而分散,而且潮湿多虫鼠,难以满足粮食安全存储的要求。虫害、霉害、鼠雀害时有发生,各地粮食损失非常严重。

  1952年,浙江省余杭县成立“保粮委员会”,全县开始组织创建“无虫”粮仓。

  时任余杭县城关粮库副主任兼保管员的汪柏铭和同事们吃住在粮库,他们秉承着“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原则,在中国率先创建“四无粮仓”,“四无”即无虫、无霉、无鼠雀、无事故。

  1955年9月,汪柏铭作为青年代表参加了全国社会主义建设青年积极分子大会,会上决定在全国开展“四无粮仓”竞赛。

  当时除了汪柏铭所在的这种由祠堂、庙宇、学堂等改造而来的粮仓,还会沿用历史粮仓。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粮食产量日益提高,旧有的粮仓已经不能够满足储粮需求。

  1990年,中国抓住当年粮食丰收的机遇,为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开始建设专项粮食储备。

  1990年9月,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制度建立,并开始推动配套的各级粮库建设。

  1992年开始,中国集中建设了一批粮食周转库和流通设施。1998年,又开始做空前的中央直属储备库建设。这些大型储备库所选用的高大平房仓和浅圆仓,不仅节省用地,共1000多亿斤的仓容同样不可小觑。

  然而,能否拥有与之匹配的储粮技术,同样迫在眉睫。面对基本上没有任何借鉴经验的空白领域,以时任国家粮食储备局储运管理司副司长吴子丹为总负责、靳祖训为专家组组长的技术团队,针对新型粮仓长期储备的要求做重新设计。

  “我们搞了8年,制定了作业规程,编制了培训教程,做了实仓实验,培训出一万位技术骨干。”

  几年之后,“四合一”储粮新技术方案在储备粮系统全面推广,有效消除了大粮堆霉变的风险,延长了储粮保鲜期。

  粮食的安全储存,最重要的就是防治害虫,抑制微生物。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粮食储存主要通过人工进行杀虫,后来则使用低剂量化学药剂。

  “通过低温、氮气来有效控制虫害发生,这样做能够尽可能的防止使用化学药剂,实现绿色储藏。”

  不仅是绿色储粮,粮食的流向情况往往涉及粮食储备的真实性、可靠性。通过“智慧粮库系统”可以便捷地使用电子设备或控制中心的大屏,实时了解粮仓内的粮情。粮食信息化工程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将中国所有粮库联入同一张网。

  “智慧天眼”系统能使全中国各个粮库的实时粮情信息以及视频画面,都时刻处于中央和各级粮食管理部门的监控之下。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中国粮食不但供应充足,且价格稳定。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一个时间里都是真理。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如此严重,但我们国家社会从始至终保持稳定,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稳定供给功不可没。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