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储藏 粮油市场 粮油行情 云开平台登录
 

粮油市场每周简析:大豆超跌反弹

2023-11-19 粮油行情

  国内小麦主产区行情高位坚挺,个别地区依旧小幅走高,销区小麦价格整体稳定;面粉出厂价格承压略有上调,面粉整体消费稳定;麸皮行情基本平稳,部分地区销售价格略有提升。第294期临储小麦竞价交易成交率为19.4%,较上周回落6个百分点。

  本周临储小麦交易投放400万吨,累计成交77.4万吨,较上周减少24.3万吨,其中,河南市场成交44.8万吨,环比减少21万吨,安徽市场成交32.6万吨,环比减少3.3万吨;全国成交均价2168.33元/吨,较上周略增11.3元/吨。本周移库小麦投放量维持在40万吨以上,成交23.6万吨,投放区域为19个非托市省。

  分析临储小麦成交量回落的根本原因,一是连续较高的交易结果使不少加工公司的月度采购限额用尽,只能等到下个月再继续采购;二是对“临储小麦提高交易底价”的预期回归平稳,前段时间一直有传闻要“提价”,但经过数周的平稳投放和交易,交易底价维持原状;三是面粉消费稳定,提价难度较大,不少加工公司较难,控制原粮库存水平也导致临储交易量难有大幅度的提高;四是在当前市场现货行情较好的情况下,“出库难”情况依旧存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打击了参与临储交易企业的积极性。

  郑商所强麦期货主力1305合约在上周深度探底后缓步上行,周末收至2513元,较周一开盘时2496元涨0.7%。但分析认为,盘面初显的回暖迹象不代表短期内期价就会果断上行,缺乏实质性利好,依旧有多重限制因素影响,强麦短期内上升空间有限。首先,当前市场优质小麦因供应平稳、需求平稳而导致行情持续平稳,部分地区、部分品种优质麦的收购价格低于普麦;其次,当前北方地区出现的冷空气对锻炼冬小麦越冬期抗寒比较有利,而出现的雨雪天气则对土壤增墒效果明显,有助于冬小麦安全越冬;第三,受美国农业部最新的月度供需报告看空影响,国际小麦震荡走低,而我国在10月又进口约35万吨小麦,逐步扩大了市场供应;最后,较大数量的仓单未见减少,实盘交割压力依旧较大。

  对于后期市场的走势,短期内作者觉得应关注几个方面,一是临储小麦的投放数量和投放区域能否稳定在目前这个水平或继续增加或扩大;二是2012年新收的托市小麦何时登陆临储交易,底价怎么样确定,预计江苏、安徽等省首先投放的可能性较大;三是当前多地市场行情报价已超越1.2元/斤,且与新发布的托市收购价价差有逐步扩大趋势,国家是否会采取适当措施增加市场供给,稳定市场行情。

  至月底,如无大的政策变动,预计国内小麦市场将维持现有行情,以稳为主,个别地区或因供需关系而略有涨跌。

  本周(11月19日-11月23日)受政策启动及供应环节偏紧等影响,国内玉米市场呈现稳中有升态势。从产区来看,黑龙江率先启动临储玉米收购,很大程度上提振了当地玉米行情,吉林及辽宁两省行情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但因天气转好,外运量增加而价格坚挺。据市场信息,目前主流收购价(净粮折干价)黑龙江地区在2050-2100元/吨,较前期有10-20元/吨涨幅,吉林地区2120-2180元/吨,内蒙、辽宁地区2240-2280元/吨,较前期基本持平。华北玉米行情整体保持平稳,各地价格多在2140-2260元/吨之间。

  销区方面目前仍以华北玉米为主,随着东北玉米到港量增加,南方不少地区已经有新作东北玉米上市,但从价格上看,华北玉米优势依旧明显。据市场信息,目前湖南长沙和四川成都地区东北玉米到站价分别为2540元和2560元/吨,而河南新玉米到上述两地的价格分别为2380元和2400元/吨,价差明显。

  从港口集港及发运情况去看,由于前期北方港口新粮到港数量较少,收购价格曾一度有所上调,近期辽宁、吉林贸易商送粮积极性较高,港口存量持续增加,价格稳中趋弱。而南方港口则因优质玉米存量下降及部分船期延迟,行情也有所走高,但从到港船期来看,后期价格将有所松动。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对产区玉米收购进度的监测,截止11月15日,吉林玉米收购进度仅为3%,低于上年同期的7%;黑龙江地区玉米收购进度为4%,低于上年同期的6%。主要是由于今年东北玉米收割延迟以及上市期雨雪天气影响,相比上年,今年东北地区玉米整体上市时间晚了半个月时间。上述两省玉米产量预估为5360万吨,同比增加346万吨,按90%的商品量计算,约有4824万吨玉米可供流通。华北地区山东、河北、河南玉米收购进度为16%,上年同期仅为2%,还在于上年华北收获期遭遇阴雨,玉米霉变率高,而今年玉米收获时天气良好,上市及时。预计2012年上述3省玉米产量约为5370万吨,同比增加60万吨,预计商品量为4833万吨。

  近期,国内生猪价格逐步回暖,主要是因为气候转冷促进了市场对肉类的需求。发改委发布多个方面数据显示,11月14日全国生猪出场价14.75元/公斤,环比涨0.41%;猪粮比为6.2,环比涨0.49%。白条肉出厂价也上涨0.5%,至20.27元/公斤。由于仔猪供应充足以及补栏积极性不高,预计后期猪肉行情将维持现有行情,涨跌两难。

  深加工行情持续低迷。当前正处于淀粉消费淡季,价格难以走高,而玉米乙醇也因需求不旺、企业库存增加而行情弱势震荡。

  预计后期,东北产区受天气影响消除,玉米上市量将明显地增长,随着烘干企业开机率提升,标准水分玉米供应增加,行情或有小幅走强;华北玉米行情预计以稳为主,个别区域或有提升;南北港口随到港量增加,价格或有松动;养殖企业利润略有回升,但深加工行情持续低迷。

  本周(11月19日-11月23日)国内稻米现货市场整体运行稳定,粳稻托市启动价格短时提振不明显,中晚籼稻收购价格本周维持不变。大米终端消费状况没有明显改变,大米价格弱势稳定。早稻期货价格持续上涨,止跌回升态势基本确立。

  中晚籼稻收购市场继续保持平稳运行。目前市场供应量较为充足,企业收购积极性依然不高。与此同时,农民的惜售心理也显得较为强烈。收购市场较为胶着,而收购价格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也运行的较为平稳。普通稻收购价格在1.30-1.35元/斤,优质稻在1.45元/斤以上,周比持平。新季中晚稻在增加了原粮的市场供应量的同时,也对南方销区大米市场行情报价产生很多压力。大米终端消费继续维持此前的状况,“稻强米弱”现象依旧,因此没有利润能够驱动加工公司大规模入市收购原粮。虽然储备企业入市收购对市场行情报价起到了一定提振作用,但是在市场后期价格趋势尚不明朗的情况下,各收购主体入市积极性依然不高。南方阴雨天气对稻谷的晾晒工作产生一定不利影响,部分有条件的企业采用烘干设备做处理,使稻谷水分降至安全水平,此举主要是提高了农民的卖粮积极性,同时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而没有正真获得有效水分降低的粮食的后期保存将面临较大的风险,提醒收购企业特别注意。作为当地相关部门可以适当推出补贴措施,来鼓励企业使用烘干设备,降低原粮损耗。

  继黑龙江省率先启动粳稻最低收购价政策后,吉林省也启动了托市预案。普通圆粒粳稻价格从1.5元/斤水平下降到1.40元/斤的下方,部分地区已经接近1.35元/斤,符合启动托市收购的相关规定。价格连续下降的原因很多,但是粳稻产量连年增加以及今年稻谷水平偏高这两个因素最为关键。鉴于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粮食局、财政部、农发行等部门联合下发托市收购政策文件中,明确指出“鉴于本年度稻谷水分偏高,适当调低最低收购价收购水分扣量标准,对高于标准水分的粳稻,每高0.5个百分点扣量0.6%,而低或高不足0.5个百分点的,则不计入增扣量。同时财政给予企业烘干费用补贴,最低收购价粳稻的烘干标准为每吨50元,由农业发展银行提供贷款解决,并计入稻谷库存成本。”较大限度的保证了种粮农民和参与托市收购企业的利益,预计此举将在后期逐渐显现出其对提高市场收购积极性的作用。据了解当地部分粮库已经开始入市收购,收购标准严格按照国家要求执行。虽然目前粳稻市场价格的政策底已经出现,但是后期市场价格出现大幅上涨的可能性并不大。应当说托市收购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农民丰收之后的卖粮难问题,其政策意义在于维持市场稳定避免粮价大幅下跌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在2011年粳稻储备库存较高这一现实的基础上,一旦今年新季粳稻市场价格恢复到托市价格水平时,价格继续向上的推动力量将减弱。因此,考虑到今年晾晒条件并不良好,卖出方可以积极安排卖出原粮。

  本周郑商所早籼稻(2768,-2.00,-0.07%)期货连续上涨,主力1305最高达到2779元/吨,以2774元/吨收盘,单周涨幅1.57%,进一步确定了上周的触底反弹走势。一方面是现货方面存在的政策支撑,另一方面是此前的连续窄幅盘整继续了一定的上涨动能,早稻合粳稻托市政策的出台适时地进行了拉升,对市场情绪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释放。维持此前的观点,预计后市早籼稻期货依旧易涨难跌,指数2850元/吨、主力合约2900元/吨附近仍然存在较大压力,总体看仍将以震荡向上运行模式为主。

  大豆:超跌反弹 短线日),感恩节前空头回补,机构调低南美产量,美国“财政悬崖”可能得以避免,美豆期价超跌后反弹,短线企稳;大豆临储收购正式展开,连豆(4764,-2.00,-0.04%)期价弱势反弹。油粕价格反弹,进口大豆压榨亏损有所缩小,但油厂仍严重亏损。国产大豆购销清淡,政策市氛围浓厚。

  本周,美豆基本面多空交织,但整体偏多。利多方面:一是《油世界》调减南美产量,令市场对南美丰产的预期下降。《油世界》本周预计,2012/13 年度巴西大豆产量为 8100 万吨,较之前预估下调 100 万吨,阿根廷大豆产量 5400 万吨,较之前预估下调 200 万吨,产量下调的主要原因是今年巴西部分地区过于干旱,而阿根廷部分地区降水过多。二是美豆出口检验量继续超出市场预期,美国农业部出口检验报告显示,截止11月15日当周,美国大豆出口检验量为168.7万吨,高于市场预估的145-160万吨区间,周环比略降,其中发往中国127万吨,显示出口需求及装船检验量依旧处于正常偏好的范围。利空方面:一是本周南美天气整体良好,种植进度加快。巴西干旱地区出现持续降水,缓解了旱情。阿根廷前期降水过多地区出现晴朗天气,有利于玉米和大豆的种植。南美机构AgRural和Celeres的最新数据显示,在数周良好天气的关照下,巴西种植进度已经迎头赶上往年同期水平,原因是近期种植进度明显加快。同时,上周及周末期间阿根廷大豆产区天气状况良好,阿根廷大豆播种工作已经快速展开,天气大幅改善并有利于后期种植。二是上周五市场流传的中国买家洗船消息得到证实,中国进口商取消了60万吨(10船)以上的美豆订单,说明在期价连续大跌的环境下,终端需求已经开始受到负面影响。

  本周宏观面呈现利多局面,美国“财政悬崖”问题取得进展,可能得以避免;11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I初值为50.4,是13个月来首次高于50,说明中国经济已经企稳回升;11月欧元区制造业PMI初值创8个月新高。受宏观面利好消息影响,市场风险情绪升温,美元指数回落,股市和大宗商品价格均稳步上涨。

  本周资金面上,基金全线减持对豆类品种的多单,截至11月13日的CFTC持仓报告数据显示,基金大幅减少对豆粕(3237,14.00,0.43%)和大豆的净多持仓,同时大幅增持豆油(8626,26.00,0.30%)的净空持仓,说明基金对后期豆类价格走势仍持偏空态度。

  后市看来,一是全球大豆供需将在2012/2013年度趋于宽松。在USDA连续调升美豆单产和产量之后,市场对后期全球大豆供给的担忧得到一定效果缓解。从11月的天气预报情况来看,南美当前及后期的天气较为理想,南美丰产的可能性正在增加。按照美国农业部11月供需报告预估的场景,全球大豆供需将在2012/2013年度趋于宽松。二是受到期价连续大跌的影响,中国需求慢慢的开始放缓。商品牛市见顶后的快速回调往往是需求的最大杀手,因为此时市场心态发生剧烈的转变,前期追涨和抄底的买家均被套牢,并产生了浮亏,因此其后期采购会更加谨慎,企业的库存趋势情况可能由库存增加变为库存减少,需求可能因此持续走弱。历史数据也表明,中国需求往往在牛市时快速增加,而在熊市时放缓。三是我国大豆去库存化展开。2012年我国大豆进口同比大幅增加,国内供给充足,企业库存水平较高。2012年1至10月我国大豆进口量为4834万吨万吨,同比增加16.6%。而近几个月我国高价位采购的大量大豆目前已经成为“烫手山芋”,上周末中国买家洗船近60万吨大豆的消息,说明中国企业的去库存化已经从违约开始,中国买家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对大豆采购持谨慎态度。因此,基于全球大豆供给增加,需求放缓,供需趋于宽松的判断,大豆价格已经正式步入熊市。后期除非南美天气出现明显问题,否则期价仍将维持震荡偏弱的走势。

  技术面看,本周美豆主力1月期价超跌反弹,期价在1357美分/蒲式耳一线受到的支撑较强,期价反弹在10日线受阻,预计短期内仍将维持区间震荡的运行方式,运行区间在1357——1438美分/蒲式耳,投资者可在区间内高抛低吸,波段操作。

  本周,连豆期价弱势反弹,连豆指数周涨幅0.61%,期价重心上移,持仓周环比大幅下降,做多资金平仓流出。本周,受到外盘反弹的影响,内盘弱势跟涨,但多头资金获利流出,导致期价涨势偏弱。本周有关部门宣布,在大豆临储收购开展期间,临储拍卖将暂停。这意味着2013年4月底之前,临储大豆对市场的供给将中断,该政策也将对大豆价格提供有限支撑。但由于国产大豆数量有限,且使用范围局限于东北主产区和食用领域,并不能对豆类整体市场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临储大豆收购底价的公布标志着连豆期价政策底的确立,后期连豆期价的运行将受到临储底价的有力支撑。但同时,由于进口大豆到港成本持续下降,国产大豆对进口大豆的溢价已经达到70-80元/吨,处于近年来的高位。内盘进一步上涨,需要外盘反弹配合。本周主产区临储大豆收购展开,但油厂在压榨亏损的困境下,采购积极性不高,后期市场或将陷入政策市,国产大豆仍将大量流入临储库存。

  由于目前连豆近月合约期价与4600元/吨的临储收购价的价差不大,笔者维持未来连豆期价将表现较外盘抗跌的判断,但上涨仍需外盘配合。技术面看,连豆主力1305合约本周围绕5日线上下徘徊,周五在豆粕价格上涨的带动下站稳5日线,后期不建议追涨,但仍可在5日线下方逢低跟多。

  本周主要港口进口大豆到港成本小幅下跌,进口大豆到港成本为4920-4950元/吨,周环比略降,进口大豆港口分销价4450-4480元/吨,周环比略升。本周国内油粕现货价格反弹,进口大豆榨收益维持在-600元/吨左右,国内油厂继续深幅亏损。港口分销大豆压榨负收益有所扩大。由于内盘油粕价格涨幅大于外盘大豆价格涨幅,本周近月船期大豆压榨收益亏损幅度继续缩小,有利于油厂外盘点价需求的恢复。

  本周,连盘豆粕期价触底反弹,连豆粕指数涨幅2.82%,持仓量小幅上升。本周市场粕强油弱,豆粕价格受到大豆价格反弹、国内养殖需求旺盛的利好刺激,领涨豆类价格。本周豆粕现货价格小幅上涨,现货价格周环比上涨50-100元/吨,周五沿海43%蛋白豆粕价格3600-3700元/吨。农业部生猪存栏数据仍然利好,农业部监测多个方面数据显示,10月份生猪存栏量较9月增长0.1%,同比增长0.8%,增幅较之前3个月明显放缓,10月份能繁母猪存栏较9月份增长0.3%,同比增长4.2%,仍处较高水平。后期看来,一是养殖需求依旧高位趋稳,但增幅放缓的趋势已形成,后期养殖需求可能放缓甚至下滑。二是全球大豆供需转向宽松如果成为现实,豆粕供给紧张局面将大为缓解。因此,市场对粕类反弹仍需持谨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