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开官网下载 纪检监察

揭秘神秘的中央储备粮只有三种情况方可动用

2023-11-22 党群建设

  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于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建立以备荒备战为目的的“甲字粮”“506粮”,开启了粮食储备制度的探索。

  粮食储备制度建立之初,国家储备粮的功能主要在防灾备荒上,以及“为随时应付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对我国的封锁和侵略”,加之受国家财力限制,粮食储备的规模不大,发挥的作用也有限。

  1990年,国家建立专项粮食储备制度,第一次具备在全国范围内调剂粮食余缺、稳定市场的储备调控能力。

  专项储备制度运行10年间,政企不分、分级管理的体制弊端日益显现。2000年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受命组建,对中央储备粮实行垂直管理,国家粮食储备制度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2017年,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更名为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中储粮成立初期,国务院对中储粮公司提出的要求是“两个确保”:“确保中央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确保国家急需时调得动、用得上,始终是中储粮公司的根本任务”,体现了国家建立中央储备粮垂直管理体系的初衷。

  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厅副主任申雷海回忆,中储粮从成立开始就是脱胎换骨的机构,实行新人新库新机制。“1998-2001年,国家分三批利用国债投资建设了一批新型的现代化粮仓。新机制就是建立企业化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中储粮组建后,首先干了两件事,第一是建设垂直管理体系,第二是建设新的市场化运作机制。“这是个很大的工作,基本在2003年左右完成了。通过依托国债建库,包括上收,形成了中央储备粮库点网络体系,而且实现了用新仓来装新粮”。他表示,这两个重要任务基本上奠定了中央储备粮新的运作基础。

  中央储备粮库到底是怎么管理运作的?申雷海介绍,其实中储粮的直属库法人单位有400多家,其中有的库还有下属分库区,全部加起来一共980多个库点。但执行国家政策性粮食收储,这些直属库的自有仓容不够,只能委托大量地方国有粮食企业和其他粮食企业来做,这些库有1万多家。这1万多家委托库,收购粮食的贷款全部都是中储粮的直属企业统贷的,相应直属企业也要负责监管。

  “这些委托库点储粮数倍于中央储备粮的规模,库点数量十倍于我们的直属库,带来非常大的监管压力”,他坦言道。

  为了管好中央储备粮,中储粮用三年时间实现了智能化粮库管理全覆盖,建设了全球粮食仓储行业最大的一张物联网。依托数万个高精度监控探头和数百万个粮情传感器,智能化粮库系统能实现对全系统直属企业购销调存活动全方位在线监控,对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直属库实现“穿透式”管理。

  将粮食出入库、粮情检测、数量在线监测、智能通风、智能气调、智能烘干等系统来进行标准化接入和集成,可实现实时在线数据监测,按设定参数自动运行,并进行多途径预警提示。

  通过在线粮情监测系统,能查看全国任何一个直属库任何一个仓库的粮食储存情况,进行大数据分析,可对粮情变化趋势做智能预测和预警,实现远程实时监控,24小时查看智能化粮库仓内、仓外实况。管理粮食不再仅仅依靠报表,而是直接管控到现场、到实地、到粮情的即时变化。

  在中储粮集团总部,可实时监控所有直属库从库区作业到任一仓房内粮食储存状况。通过布设在粮堆中的传感器,每栋仓房的粮食温度、湿度可以被实时采集、分析、预警。

  中储粮有关人士演示了这套系统,在北京实时看到乌鲁木齐某直属库里,某个仓位存了什么粮食,还能看清粮食的细节,连小麦的色泽、有无虫害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通过应用智能化粮库管理,持续监测、持续整改,问题发生率逐渐下降。2018年,远程在线%。

  另外,就政策性粮食来看,目前分散储存在中储粮委托租赁的13000多个库点中。其中,地方国有库点10500个,储存的粮食占62%,非公有制企业库点2600多个,储存的粮食占27%。对于委托收储库点,要求一定得安装、使用视频远程监控系统和库外储粮远程监管系统,实现远程监控全覆盖。在政策性粮食收购和出库过程中全面运用“一卡通”系统,实现全环节管控,全过程可追溯。

  除了落实“人防、技防、法防”之外,还有“经济防范”。按照委托企业性质,严格落实履约保证金、财产抵质押、市县联保等担保措施。实施征信动态监控,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对委托收储库点和租赁库点、企业法人及主要股东信用情况做动态监控,及时掌握风险隐患,并将违纪违规库点纳入“黑名单”。

  中储粮企业成立后,首次建立了储备粮轮换机制。根据不同品种进行定期轮换,而且是用企业化市场化的方式来运作。“粮食放几年,要卖掉,买入新的”。

  中央储备粮实行均衡轮换制度,每年轮换的数量一般为中央储备粮储存总量的20%至30%。目前,中央储备粮主要品种的储藏参考年限为: 长江以南地区,稻谷2-3年、小麦3-4年、玉米1-2年; 长江以北地区,稻谷2-3年、小麦3-5年、玉米2-3年; 大豆和食用植物油均为1-2年。

  陈粮和新粮必然是有价差的。能够最终靠两种办法来解决。一个是之前采取的国家财政全部兜底,再一个就是现在实行的政策,由国家财政对中储粮包干,给出一个新陈价差补贴,中储粮在补贴范围内,按照市场化机制,抢抓市场机遇,灵活购销,缩小新陈价差。

  他表示,这种模式的好处,首先就是提高了企业的市场运作能力,同时又建立企业持续改善库存品质的内在动力。“粮食放几年后,质量指标肯定会降低,但通过加大科技投入,用绿色储粮方式,用技术方法延缓粮食质量变化,使保管一个周期的粮食和新粮相差无几,这样粮食轮出的时候,市场价值就高,更好控制价差”。

  “陈粮和陈化粮完全不一样,陈化粮是一个品质概念,指在储存指标上已经不适合食用的粮食,这个粮食依照国家要求是有严格的用途限制的;而陈粮是一个时间概念,指以前年度产出的粮食”。申雷海特别强调,陈化粮、陈粮不是一个概念,不能混淆,“陈粮只要保管得好,一样是好粮”。

  “其实我们现在消费的粮食大多数都是陈粮。粮食并非当年种当年就全部消化掉的。相当一部分要进入储存环节,然后被加工再投放终端市场”。他介绍,有些粮食品种,比如小麦,有后熟期,刚收获的新粮并不很适合加工,反而是存储3个月-2年左右更适合加工。因为保管水平高,小麦储藏一段时间后的市场行情报价反而比刚上市的时候贵。

  “2003年起,我们在中央储备粮中就已彻底消灭了陈化粮。可以说,储备制度建立以来,粮食数量、质量进入了历史最好时期”,他说。

  (一)全国或者部分地区粮食明显供不应求或者市场行情报价异常波动; (二)出现重大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事件需要动用中央储备粮; (三)国务院认为需要动用中央储备粮的其他情形。

  2007年-2008年的世界粮食危机期间,中储粮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的考验。第一阶段,在全球粮食供应紧张的情况下,为防止国际粮价大面积上涨压力向国内传导,中储粮公司依照国家调控要求加大向市场抛售储备粮力度,保障市场充足供应。有不少中储粮基层粮库的粮食全部投放市场,也验证了储备库存数量真实、质量良好,保证了国内粮价基本稳定。

  第二阶段是应对紧接着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全球大宗农产品价格会出现暴跌。为防止国内粮价下跌,中储粮公司积极入市,依照国家制定的保护性价格敞开收购,稳住了粮价,有效保护了农民利益。

  储备粮的灵活吞吐,保证了国内粮价不大涨、不大跌,中国变成全球粮食市场的“安全岛”。

  中储粮公司按照保证灾区人民每人每天一斤口粮的供应要求,从灾区周边地区直属企业安排救灾粮紧急加工和调运计划,借助直属库靠近交通沿线、中转配送设施健全的优势,组织运力,铁路、公路、水路统筹配合,并与灾区建立点对点的运输方案,安排中央储备粮油抢运灾区,累计向灾区紧急投放救灾粮油64万吨,保证了灾区群众口粮供应。

  为了支持微信方打击抄袭行动。一些文章基于未能及时联系到原创者,士读君深感抱歉,决定删除历史上未获得授权的文章(欢迎原创者在删除前认领稿酬),而每篇新发文章会保留一段时间(如觉侵权,士读君会第一时间内删除)。此外士读君欢迎原创投稿,带上您希望获得微信支付的二维码,而一旦刊用,士读号本身会按现行版权规定支付稿酬。